“每天下班就像打仗,转三圈都找不到车位!”在昱龙家园北区住了十年的张阿姨无奈叹息。小区建成之初推行的免费停车政策,本是为惠民而生,却逐渐衍生出诸多问题:外来车辆蜂拥而至,居民车辆被堵“围城”,甚至有外来车主为抢占车位长期滞留。

近期,一场由基层民主协商与“多格合一”治理模式共同谱写的治理变革,不仅破解了困扰昱龙家园北区十余年的停车顽疾,更探索出一条基层善治的新路径。

因实施免费停车政策,位于浦东新区康桥镇的昱龙家园北区一度深陷停车困局:外来车辆随意停放,堵塞消防通道情况频发,居民为抢车位争吵不断……康桥镇人大代表桂清走访调研发现,解决停车难题,实行停车收费管理是关键。但这一举措涉及众多居民的切身利益,更棘手的是,不同群体利益诉求尖锐对立——有车族希望保留免费停车,无车族要求严格管理,租户则担心被区别对待。

在康桥镇“1+3+N”协同治理机制下,桂清代表发挥人大代表“嵌”在网格中的优势,协同居委、业委会,开启了一场停车收费改革的协调大讨论。

在社区活动室举行的停车管理方案协商会上,退休教师老李拍案而起:“收费可以,但必须公开账目!”外来租户小陈则担忧:“我们租户也是小区一员,停车费应该体现公平。”桂清代表耐心倾听,认真记录,适时引导讨论走向深入。这样的协商议事会开了7场,有时甚至讨论到深夜。

多方充分表达诉求后,桂清梳理发现,居民们最关心的是收费标准是否合理。为此,他与居委、业委会成员多次召开会议,参考周边小区的收费情况,结合昱龙家园北区的实际情况,制定了多个收费标准方案。随后,他们将这些方案再次向居民公示,广泛征求意见,并根据居民反馈进行调整优化,力求找到一个既能有效解决停车问题,又能让居民普遍接受的收费标准。

整治后的停车秩序

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,最终形成“业主优惠价+外来车差别收费+特殊群体减免”的个性化方案,并在居民投票表决中高票通过。2024年底,昱龙家园北区正式实施停车收费制度。

在方案推进过程中,昱龙家园以“多格合一”网格为单元,依托城管、交警、物业等力量,针对居民提出的“技术可行性”问题现场答疑,演示智能道闸、地磁感应等设备。网格员、社区民警、志愿者组成“停车巡查队”,对违规车辆进行清理。

收费制度实施不到半年,小区面貌焕然一新,不仅外来车辆占用停车资源大幅减少,消防通道实现“零占用”,更可喜的是,停车费收入反哺小区建设,新装了智能门禁、修缮了公共设施。“现在不仅停车有序了,更重要的是大家学会了通过协商解决问题。”楼组长王阿姨道出居民的心声。

昱龙家园北区的蜕变,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。正如桂清代表所言,“我们做的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要搭建一个永不打烊的民意表达场,让每个居民都能在社区治理中唱主角”。

(图片来源网络侵删)